設備管理系統
設備管理系統(EMS)是一套整合設備資產、維修保養與運行監控的智慧化管理平台,協助企業實現預防性維護與預測性維護,提升設備稼動率(OEE)與降低停機風險。透過與 MES、EAM、IoT 平台整合,EMS 可達成全生命週期管理,推動智慧工廠與數位轉型,強化設備效能與生產效率。
什麼是設備管理系統?
設備管理系統(Equipment Management System, EMS) 是一套用於企業設備資產管理、維修保養排程與運行監控的資訊化解決方案。
透過 EMS,企業能有效執行 預防性維護(Preventive Maintenance)、預測性維護(Predictive Maintenance),並達成全生命週期管理(Asset Lifecycle Management),以確保設備在最佳狀態下長期運作。
在智慧製造與智慧工廠的架構中,EMS 通常與 MES(製造執行系統)、EAM(企業資產管理系統)、IoT 感測平台、以及 QMS(品質管理系統) 進行整合。
這樣的串接讓企業從傳統「被動報修」轉型為「主動健康監控」,實現 零停機(Zero Downtime) 與 高稼動率(OEE 提升) 的目標,推動整體製造效率與智慧化轉型。
為什麼企業需要設備管理系統?
隨著生產自動化與智慧工廠的普及,設備維運的數位化管理已成為企業競爭力的關鍵。
若仍依賴人工紙本或 Excel 進行管理,常會出現以下問題:
- 維修紀錄不完整:缺乏歷史資料分析,無法掌握故障模式與趨勢。
- 維保排程不明確:導致突發性停機頻繁,影響產線稼動率。
- 備品備料無法即時掌握:維修時效降低,增加生產延誤風險。
- 缺乏即時稼動率(OEE)數據:難以持續改善生產效率與效能。
導入 設備管理系統(EMS) 後,企業可實現以下效益:
- 即時監控設備健康狀態與運行數據。
- 建立標準化的維修與保養流程。
- 透過數據分析進行設備效能優化。
- 支援跨部門協作,提高維運透明度與決策效率。
設備管理系統的主要功能
現代化 EMS 系統通常具備以下核心模組與功能:
- 設備稼動率分析(OEE Dashboard):提供即時可視化報表,協助管理層掌握生產效能。
- 設備資產管理:完整記錄設備型號、用途、特性與生命週期資料。
- 自動排程與工單管理:可搭配 ASP 或 ERP 系統,自動生成維修與保養工單。
- 預防與預測性維護:結合 IoT 感測數據與 AI 分析,提前預警異常。
- 維修歷程追蹤:保存所有維修紀錄、零件更換與責任人資訊。
- 備品備料管理:即時掌握庫存與採購需求,縮短維修時間。
本著作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-相同方式分享 3.0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.
